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小学名师名班主任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从深圳市的刘英琦老师和成都市刘大春老师的专题讲座中,我深感名师和名班主任责任神圣与任重而道远。这次培训资料丰富,形式新颖,在培训中由教育专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独具风格的工作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我受益良多。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上午,刘老师讲的主题是研究型教师与专业成长,围绕这个主题重点讲了两大方面,一是研究型教师与专业发展,一是有效教研做什么与怎么做。刘老师重点讲了后者,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研究是探究事物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就要研究真问题,新问题,适应的问题,还知道了研究哪些类型的问题:习题研究、课例研究、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经验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专题(专论)研究、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我以前认为教学研究不是我们的工作,现在知道这些也是我们的工作方式。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完善,一边成长,我们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自己怎样把一节课变得有生命;我们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呈现出要解决掉的问题;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自己的教学愿望的达成……
个人觉得,对待自己的工作应该持有研究的心态,付诸于行动。教育也是有血有肉的,对于教学的情感与日俱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下午,刘大春老师讲的主题是名师工作室组件管理与项目研究,围绕这个话题,刘老师讲了三个模块。一是聚焦主题,聚合智慧攻坚克难;二是基本策略,以写促学精准发力;三是主要方法,向着目标努力前行。刘老师把每个问题讲得透彻易懂,结合案例与老师互动,每个环节讲得绘声绘色,还有他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听课的老师们。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交给我们名师、名班主任应该怎么做,教学中的小细节做好了,才能做更大的事情。比如;老师语言的表达艺术,一声“你好”“谢谢”“再见”“请”“我知道……”“你觉得呢”等,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体谅,真的,觉得刘老师讲得头头是道!
再有,课题(项目)研究的每次活动,应有“新东西”,要重视发现、收集、提炼教学新观点、新经验、新方法,以及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专业发展方面有价值的实践与思考,形成工作室课题研究的特色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工作,不能满足于现状和已有的经验,应与时俱进。在教育工作中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强调学习,要终身学习,扩大学习范围,拓宽教育视野,使自我不断进步,并创设自我的独特教学风格,创造出与众不一样的教育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成长,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握在我们手中的每一棵生命的幼苗,为了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生命不止,奋斗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