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人1、师: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用两道习题回顾一 下。(呈现多媒体,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总结计算算理)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2、大家对克隆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看,这就是克隆牛健健和壮壮,而且它们是在咱们山东莱阳农学院出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1、根据信息图,你都能找到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解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学生列式:077+0.03(教师板书)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意义完全一样,谈话:077+0.03怎样计算?预设1:把0.77米看成77厘米,0.03米看成3厘米,77+3=80厘米,也就是0.8米。预设2:根据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来解决7个0.01加上3个0.01等于10个0.01,等于0.1。7个0.1加上1个0.1等于8个0.1,等于0.8。预设3:列竖式学生自主探索,板演竖式0.7 7+ 0.0 30.8 0追问:这个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生:这个7表示--7个0.01,加3个0.01等于10个0.01,也就是1个十分之一,在这里写0进一;7个十分之一加上1个十分之一等于8个十分之一:8在十分位上,所以点就点在这,也就是说它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个位上0+0=0板书结果:0.8(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学生在已有的一位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有能力自己尝试解决该题,大多数学生“知其然,但从深层的算理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则需要教师的引领、分析,才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2.探究小数减法(小数部分位数相同);出示:“健健”与“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解决:“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学生列式:0.76-0.72学生独立试做,讲解做法。想一想: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为什么?生:因为4在百分位上,所以点在个位上的右边。引导学生验算检查【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使学生在计算中再次感悟只有相同单位才可以相加减。3.探究小数加减法(小数部分位数不同)小电脑向我们发出了挑战,你能独立完成吗?试一试解决:3.75+3.4和1.3-1.25学生自主计算(巡视中发现不同解法,继续板演)1.3-1.25 =0.051.3 1.30 1.3 - 1.25 -1.25 -1.2 5 0.05 0.05 0.0 5 学生汇报交流,叙说算理。学生对于是否添0发表不同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谈话:这两个小数,小数部分位数不同,你是怎样快速的把数位对齐?生:我是把小数点对齐,因为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其他数位就自动对齐了!【设计意图】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减法怎样对齐数位,部分学生受前面整数加减法竖式中“末位对齐”思维定式的影响,一时难以理解。让学生在交流中体悟到“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关于计算中是否需要补0的问题,也放手让学生谈见解,最终达成共识“可以不写,但要知道这里有个0”。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谈话:现在小数加减法都会计算了,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大量的尝试解决问题中,充分地去体验、去感悟,逐步形成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且适机与整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相联系,体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对比,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算例,牢固掌握方法。反思算理(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火眼金睛辩对错2、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4、5、7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