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完成着各种教学计划、完成着学校德育处布置的各种班级管理工作,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些共性的工作,而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做教育必然会带上自己的个性色彩。
完成学校布置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总觉得是被动的,事情多了烦了就有些不情愿,想要发牢骚,但是一旦把这件事情转化为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临近期末,学校布置要开始写品德评语了,很多老师觉得痛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感觉笔端枯涩,尤其是连续带了几年的,真不知道再写点什么了。
而有的老师,却能写出各种各样的品德评语。有的采用书信或者诗歌的形式,更有的丰子恺一般的图文并茂。这样的老师用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才能,来做着个性化的教育,因为擅长,所以不累;更因为用的是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所以心态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比如带班,如果不幸教到一个比较难带的班级,生源不是很好。有的老师就会牢骚满腹,觉得很倒霉,不开心。其实唉声叹气并不能解决问题,除了自己心情不好,也容易把这样的情绪带给学生和家人,负能量就像流感一样传染;如果换个心态,把生源变成自己的资源,去研究学生,研究教育,一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要把“要你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前者痛苦被动,后者快乐主动,事情还是一样的事情,但是因为心态的改变,阴雨绵绵转眼晴天丽日起来。